1.3-1.4万
纬达贝园区
1. 生产操作与工艺优化
全局监控与调整:
在DCS上全程监控中和系统的关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进料流量与pH值、中和剂(酸/碱)加入量、反应釜/槽的pH值、温度、液位、搅拌速率、出口pH值等。
根据来料情况和工艺指标,精细调节中和剂的加入量(通过控制调节阀或泵的频率),确保最终产物的pH值稳定控制在工艺卡片要求范围内。
质量保证: 对中和后的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确保其pH值和关键离子浓度满足下游工序或排放标准。
负荷调整: 根据生产计划或上游来料变化,平稳地调整系统处理负荷,保持生产稳定。
数据趋势分析: 熟练运用DCS的趋势记录功能,分析参数变化规律,进行预见性调整,预防工艺波动。
2. 设备监控与联动操作
DCS远程操控: 负责通过DCS远程启停或调节主要设备,如进料泵、中和剂加药泵、搅拌器、冷却/加热系统、相关阀门等。
联锁保护管理: 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工艺联锁逻辑,监控联锁投用状态。不擅自切除联锁,因检修需要切除时,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并采取替代安全措施。
设备状态诊断: 通过DCS上的电流、振动、温度、压力等参数,初步判断现场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现场巡检人员确认并处理。
3. 安全生产与环保监控
报警管理: 对DCS系统发出的工艺报警、设备报警保持高度警觉,第一时间分析原因,采取调整措施,并记录、上报。这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环节。
风险预判与处置:
能够预判中和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过中和、反应剧烈冒槽、设备故障等,并提前做好操作准备。
发生异常或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准确地执行DCS上的紧急停车(ESD)或应急操作程序,将系统引导至安全状态。
环保红线意识: 确保中和后溶液的pH值绝对达标,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下游或外排,避免环保事故。
4. 沟通协调与记录
内外协调枢纽:
对内: 与现场操作工保持紧密沟通,指令清晰,并根据现场反馈的信息进行操作。形成“DCS主操-现场操作工”一体化的高效协作模式。
对外: 与上游工序(如浸出车间)、下游工序(如沉淀或废水处理)、调度及化验室保持有效沟通,确保整个生产链条顺畅。
生产记录与报告: 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重要操作、工艺参数、报警事件和交接班内容。填写电子或纸质生产报表。
5. 交接班与班组协作
高标准交接: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前确保工况稳定,将所有重要信息(如运行状态、未完成作业、存在的隐患、待办事项)向接班主操清晰交代,双方确认后方可离岗。
团队领导: 在当班期间,是本生产线DCS操作层面的负责人,可指导副操或新员工进行学习操作。
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取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