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描述
一、复配产品研发:从需求到落地的全流程设计
需求分析与方案制定:基于市场趋势、客户定制需求或内部产品迭代目标,明确复配产品的功能定位(如防腐、增稠、乳化、调味),筛选适配的单体原料(如天然提取物、合成添加剂、辅料),制定详细研发方案(含原料配比、实验步骤、工艺参数)。
实验执行与配方优化:开展实验室小试(验证原料兼容性、基础功能效果)、中试(模拟量产环境,测试工艺稳定性),记录感官指标(如色泽、口感)、理化数据(如 pH 值、粘度)、功能参数(如保鲜时长、乳化效率);通过对比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调整配方(如降低某高价原料比例以控制成本,替换争议原料以符合健康趋势),直至形成可量产的最优配方。
技术创新与趋势跟踪:关注国内外复配技术动态(如新型天然添加剂、微胶囊包埋技术在复配中的应用)、下游食品工艺革新(如植物基食品、预制菜的加工需求),定期调研竞品技术,推动现有复配产品迭代(如将传统复配防腐剂升级为 “天然提取物 + 微生物代谢产物” 复配方案),或开发全新复配产品(如针对冷链预制菜的复配锁鲜剂)。
二、合规管理:保障产品符合法规与标准
配方合规审核:严格依据国家及目标市场法规(如中国 GB 26687《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欧盟 EC No.1333/2008,美国 FDA 标准),核对复配产品中各单体原料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确保配方无超范围、超限量问题(如复配甜味剂中三氯蔗糖的添加量需符合对应食品类别要求)。
资质申报与标签管理:协助编写复配产品的生产许可(SC)申报资料、标签备案文件(含配方说明、工艺流程图、安全性评估报告);审核产品标签信息(如配料表排序、使用方法、警示语、保质期),确保标签内容完全合规,避免因法规问题导致产品下架或处罚。
法规动态同步:建立法规跟踪机制,定期更新 “禁用 / 限用原料清单”“新增允许使用添加剂目录”,及时将法规变化同步至研发、生产、销售团队(如某单体添加剂被限制使用后,第一时间启动现有配方的替代方案研发),规避合规风险。
三、生产与应用支持:解决技术落地问题
量产技术指导:对接生产部门,提供复配产品的量产技术支持 —— 包括讲解《工艺操作规程(SOP)》(如原料投料顺序、混合温度 / 转速控制、均质时间)、指导车间人员解决量产中的技术问题(如粉末复配产品结块、液体复配产品分层、混合不均导致功能不稳定),确保量产产品与研发样品的质量一致性。
下游客户应用服务:针对下游食品企业(如饮料厂、肉制品厂、烘焙坊),提供复配产品的应用方案 —— 如指导客户在饮料生产中控制复配稳定剂的溶解温度、在香肠加工中确定复配磷酸盐的添加时机;协助客户解决 “应用后食品出现沉淀、口感变差、保质期缩短” 等问题,收集客户反馈用于配方优化。
质量控制参与:制定复配产品的质量标准(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单体原料含量范围),协助质检部门建立检测方法(如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检测某单体添加剂含量);参与生产过程的质量巡检,分析不合格产品原因(如原料批次差异、工艺参数偏差),提出改进措施。
四、文档与数据管理:沉淀技术资产
研发文档记录:完整留存研发全流程文档,包括《研发项目立项表》《小试 / 中试实验记录》《配方优化报告》《稳定性测试报告》(如加速储存试验、常温保质期试验数据),确保每一步研发动作可追溯、数据可验证。
技术档案建立:分类管理复配产品技术档案,按 “产品品类”(如饮料用、肉制品用、烘焙用)或 “功能类型”(如保鲜类、改良类、营养强化类)整理配方、工艺文件、质量标准;更新《复配产品使用指南》,明确产品适用食品类别、推荐添加量、储存条件、注意事项,方便生产与销售团队查阅。
数据复盘与复用:定期汇总研发数据(如不同原料组合的效果对比、成本核算数据),形成技术数据库;针对同类需求(如不同客户的 “延长保质期” 需求),复用成熟技术模块,提升研发效率。
五、跨部门协作与技术沟通
内部协作:与采购部门协同,评估复配原料的供应稳定性、成本波动(如某核心单体原料涨价时,共同筛选替代原料);与销售部门沟通,同步复配产品的功能优势、适用场景、合规要点,协助销售团队向客户传递技术价值(如为客户讲解复配方案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
外部沟通:对接原料供应商,了解新型原料的特性、应用案例(如某新型天然乳化剂的 HLB 值、耐酸性);参与行业技术交流(如食品添加剂展会、技术研讨会),分享复配技术经验,同时获取行业前沿信息。
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取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