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景区各类设备(如电梯、观光车、照明系统、给排水设备等)的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确保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建立设备运行台账,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记录能耗、故障 运行数据,定期生成运行报告。
3、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如周检、月检、季检),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基础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针对景区高峰期(如节假日、旅游旺季),提前对重点设备(如游客集中区域的电梯、观光车)进行专项检查,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游客体验;
5、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响应机制,接到故障报修后,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赶赴现场,快速定位问题并修复,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对无法当场解决的复杂故障,制定临时替代方案(如启用备用设备),并协调外部专业技术人员支援,同时向管理部门汇报故障原因及修复计划;
6、详细记录每次维修的时间、故障现象、原因、更换零件及维修人员等信息,形成维修档案;定期分析设备故障数据,总结高频故障类型及原因,提出预防性维护措施(如更换易损件、优化保养流程),降低重复故障发生率;
7、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排查老化、磨损、过载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跟踪闭环;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对特种设备(如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的定期检验,确保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取得检验合格证书;
8、制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安全职责,严禁违规操作(如超载、带病运行);
组织设备操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如设备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器材使用等),每年至少进行 1-2 次应急演练(如电梯困人救援、游乐设施停运疏散);
9、根据景区发展需求及设备老化情况,提出设备更新或采购计划(如新增观光车、升级照明系统),调研市场品牌与性价比,参与招标或采购流程,确保设备性能满足景区运营需求(如户外设备需具备防水、防晒功能);
10、建立设备资产台账,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使用部门、维修记录等信息,定期盘点核对,避免资产流失;对达到使用年限、故障频发且维修成本过高的设备,提交报废申请,经审批后按流程处置(如报废、转让),并更新资产台账;
11、分析设备能耗数据(如照明、空调、电梯的耗电量),推动节能改造(如更换 LED 灯具、安装变频装置),制定能耗定额标准,降低景区运营成本;引导员工与游客养成节能习惯(如非高峰期关闭部分照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12、制定设备维护、维修、配件采购的预算,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对比不同供应商的配件价格与质量,选择高性价比的采购方案;
13、针对设备突发故障(如停电、电梯困人、游乐设施停运)、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对设备的影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责任分工及通讯联络方式;遇突发事件(如景区内设备因极端天气损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抢险救灾,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配合景区应急管理部门做好游客疏散、信息通报等工作;
14、完成物业组及景区管理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15、严格执行公司制度,对外维护公司、部门和项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