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
1、主导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DUS测试(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全流程管理。
2、科研项目管理
牵头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如重点研发计划、种业振兴专项),协调内外资源完成技术攻关。
推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在小麦研发中的应用,提升育种效率。
3、育繁推协同
联动生产部门制定原种繁育计划,确保新品种快速规模化制种(如基地选址、纯度控制、成本优化)。
协同市场部门推广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如区域试验数据、种植技术方案),推动品种快速市场化。
4、团队与平台建设
组建并管理跨学科科研团队(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病理学等),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推动实验室、试验田、表型组学平台等科研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升级。
5、知识产权与合规管理
负责小麦新品种权申请、保护及商业化授权,规避知识产权纠纷。
确保研发过程符合行业法规(如《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6.、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
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如中国农科院、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开展联合育种与技术引进。
争取政府补贴、科研基金等政策支持,降低研发成本。
任职要求:
博士学历,作物遗传育种、农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小麦研究方向优先;
熟悉国际小麦育种前沿技术(如全基因组选择、单倍体育种),具有海外科研经历者加分。
2、行业经验
10年以上小麦育种研发经验,5年以上科研团队管理经验,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或国家级科研院所背景;
成功主导过小麦新品种审定并实现产业化推广(如抗赤霉病品种、节水品种案例)。
3、核心能力
技术洞察:精通小麦种质资源评价、杂交组配、品种测试等关键环节,能预判市场需求(如适应气候变化品种)。
商业化思维:能将科研目标与市场痛点结合(如面粉加工企业对面筋强度需求),推动研发成果变现。
资源整合:擅长政府关系、国际合作及跨部门协作,具备科研项目资金筹措能力。
4、技能要求
掌握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基因定位、QTL分析)、田间试验设计软件;
熟悉品种审定流程、植物新品种保护(PVP)制度及国际种业知识产权规则。
5、软性素质
适应长期田间工作与科研攻关压力,具备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战略视野;
关注可持续农业(如耐旱品种研发),重视农民种植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