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描述
(一)保密体系搭建与制度落地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商业秘密保护法》及行业保密规范(如金融、科技、军工等领域专项要求),结合企业业务特性(如研发、销售、客户服务),搭建企业保密管理体系,制定 / 修订《保密管理制度》《商业秘密认定与保护办法》《信息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涉密人员管理细则》等文件,明确涉密信息范围(如研发数据、客户清单、报价策略)、保密级别(绝密、机密、秘密)及对应管控措施,确保制度覆盖 “人、信息、载体、场景” 全维度。
- 推动保密制度落地执行,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如涉密文件流转检查、涉密电脑使用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率≥98%,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如涉密文件随意摆放、非涉密人员接触核心数据),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二)涉密信息全生命周期管控
- 牵头商业秘密与核心信息的认定工作,联合研发、销售、财务等部门,梳理各业务环节涉密信息(如新产品研发方案、核心算法、年度经营数据),明确认定标准、保密期限与管控责任人,建立《涉密信息台账》,实现 “信息可追溯、责任可落实”。
- 管控涉密信息载体,包括纸质载体(涉密文件、合同、报告)、电子载体(涉密电脑、U 盘、硬盘、云文档)、实物载体(涉密样品、设备):
- 纸质载体:规范收发、传阅、归档、销毁流程,涉密文件需编号登记,销毁时采用碎纸机粉碎或专业机构回收,杜绝随意丢弃;
- 电子载体:设置涉密电脑权限(如禁止联网、USB 端口管控),加密核心数据(如采用 AES-256 加密算法),定期备份涉密电子文件,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窃取;
- 实物载体:建立领用、保管、归还台账,涉密样品需存放在专用保险柜,禁止带出指定区域。
- 监督涉密信息流转场景,如跨部门协作、外部合作(如供应商、客户)、远程办公中的信息传递,要求涉密信息传递需加密(如使用企业专属加密邮件、加密 U 盘),外部合作需签订《保密协议》,远程办公需安装企业安全软件,确保信息传递全程可控。
(三)涉密人员管理与保密培训
- 入职环节:筛选符合保密要求的人员,签订《员工保密协议》,开展 “涉密岗位专项培训”,明确保密义务与违约责任;
- 在职环节:建立涉密人员保密档案,记录培训、考核、违规情况,每半年开展 1 次保密考核,考核不通过者暂停涉密岗位;
- 离职环节:办理涉密信息交接(如归还涉密载体、删除个人设备中涉密数据),签订《离职后保密承诺书》,明确离职后保密期限与禁止行为(如不得入职竞争对手企业并泄露商业秘密)。
- 制定年度保密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培训内容:
- 全员培训:每年至少 1 次 “通用保密意识培训”(如信息泄露案例、日常保密常识),覆盖所有员工,确保培训覆盖率 100%;
- 涉密岗位培训:每季度 1 次 “专项保密技能培训”(如涉密载体管理、加密工具使用、反间谍常识),确保涉密人员熟练掌握管控技能;
- 管理人员培训:每年 2 次 “保密责任培训”(如部门保密管理职责、风险识别方法),提升管理团队保密监督能力。
- 组织多样化保密宣传活动,如 “保密宣传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海报、短视频、案例警示等形式,强化全员保密意识,营造 “涉密无小事、泄密零容忍” 的氛围。
(四)保密风险排查与应急处置
- 开展常态化保密风险排查,覆盖涉密岗位(人员行为合规性)、涉密载体(存储与使用安全性)、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情况)、外部合作(保密协议执行情况),每月至少 1 次专项排查,每季度 1 次全面排查。
- 对排查发现的风险分类登记(一般风险、重大风险),建立《保密风险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与整改措施,跟踪整改进度,确保一般风险 7 日内整改完毕,重大风险立即暂停相关业务并启动应急方案,风险整改完成率 100%。
- 制定保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信息泄露(如涉密文件丢失、核心数据被窃取)、外部窃密(如竞争对手恶意打探、网络攻击)等场景,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如封锁信息、溯源调查、法律追责)、责任分工(如调查组、公关组、法务组)、资源调配(如专业网络安全机构、律师团队),每半年至少组织 1 次应急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处置。
- 发生信息泄露事件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溯源调查(如排查泄露渠道、锁定责任人),采取补救措施(如删除泄露信息、通知相关方保密),避免损失扩大;事后牵头开展事件复盘,分析泄露原因(如管理漏洞、人员疏忽),出具《保密事件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如升级加密系统、加强人员管控),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五)保密合规与外部协同
- 跟踪保密相关法律法规更新(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及时调整企业保密管理策略与制度,确保保密工作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协助完成保密相关资质办理与年检(如军工企业保密资质、数据安全等级保护认证),避免因合规问题导致业务暂停或处罚。
- 对接外部专业机构,如网络安全公司(开展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渗透测试)、律师事务所(提供保密法律支持、处理泄密纠纷)、保密认证机构(协助资质申请),提升保密管理专业性;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如国家安全机关、市场监管部门)的保密检查与调查,及时提供保密管理资料(如制度文件、培训记录、风险台账),确保合规配合。
- 处理企业内部保密举报,建立匿名举报渠道(如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对举报内容及时调查核实,属实者按制度处理(如处罚责任人、整改漏洞),并为举报人保密,鼓励全员参与保密监督。
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取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请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