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详情
博士后
4-4.5万
博创网(杭州)人才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
不限
博士
07-14
工作地址

杭州艾美依航空制造装备有限公司号

职位描述

招聘专业:机械工程、复合材料、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飞行动力学、飞行器设计、通信工程、系统工程、结构力学、声学等专业

博士后招聘研究方向:

1、高端装备自动化控制技术

提升自动钻铆机、铺丝/铺带机等国产高端装备的嵌入式自动化控制水平,通过先进控制理论和AI算法,推动高端装备从传统自动化控制向自适应、智能化控制的升级,提升高端装备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1) 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 高精度动态系统参数辨识与分析

3) 高动态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

4) AI驱动的高端工艺装备结构及系统优化

2、能场辅助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装备

研究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熔融结晶行为及缺陷形成机制,探索超声、电磁、红外等辅助能量场对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性能增强新原理,专题研发热塑性复材原位固化孔隙率抑制工艺,促进热塑性复合材料铺放、焊接、模压、穿刺等工艺和装备创新,推动热塑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水平应用。

1)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仿真及缺陷模拟

2) 面向孔隙抑制的成型过程能场精准调控

3)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智能优化

4) 深度学习赋能的多尺度力学性能预测

5) 多能场辅助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装备

3、飞机及舰船制造装配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技术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先进技术,围绕国产装备智能控制、复杂工艺智能规划、制造质量智能检测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人工智能与工艺装备及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从自动化、数字化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

1) AI for 高端工艺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2) AI for 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测性维护

3) 智能装配生产线构建及工艺过程智能规划

4) 复材制造过程的多模态数据融合及缺陷预测

5) 小样本数据与机理联合驱动的智能模型构建

4、智能无人潜航器系统

主导新一代智能潜航器的“智慧大脑”研发,构建具备态势认知、威胁评估、故障诊断、智能决策、航行规划等多种能力的智能体系,增强航行自主性、智能性和可靠性,保障潜航器在复杂深海环境中高效、安全执行任务。

1) 受限计算资源下的本地智能感知架构

2) 多模态感知融合的自主决策系统

3) 非结构化深海环境自主生存技术

4)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模态自主决策系统

5) 基于神经形态视觉的跨模态环境感知

6) 基于多层级健康管理(PHM)框架的故障在线诊断

7) 无先验地图环境下的自主避障与路径重规划

5、声呐载荷集成

致力于设计多波束测深、浅剖、侧扫声呐的整机集成方案,优化传感器布局、信号传输路径与封装结构,验证声呐设备与水下载体的声学兼容性,研究载荷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技术,打造新一代的深海无人潜航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1) 多波束测深系统集成技术

2) 浅剖-侧扫-测深声呐协同设计

3) 声呐封装抗噪技术

4) 复合材料耐压与密封工艺

5)探-侦-测多类载荷共形敏捷搭载技术

6、集群协同与数字孪生显控系统

面向多潜航器协同作业需求,构建虚实融合、动态交互的集群指挥显示系统,突破复杂海洋环境下集群任务规划、实时态势感知与协同决策的显控瓶颈,推动潜航器从单机操作向集群控制跃升。

1) 数字孪生驱动的多维度态势重构技术

2) 多艇集群协同决策与自适应涌现技术

3) 大数据赋能的显控人机交互增强技术

4) 动态环境自主任务演化与验证技术

5) 系统级可靠性验证与抗干扰设计

7、深海极端环境无人潜航器控制系统

开展面向5000米深海高压、复杂流体环境的高鲁棒性控制算法研究,突破传统PID控制在强非线性、时变干扰下的性能瓶颈;设计仿生流体动力学驱动的自适应运动控制系统,解决超深渊环境流体扰动导致的姿态失稳问题。

1)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建模技术

2) 深海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

3) 强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

4) 无人潜航器流体-结构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

5) 无人潜航器自适应鲁棒控制技术

6) 抗扰动动态补偿及容错控制技术

7) 多执行器冗余协调控制技术

8、 大型飞行器智能飞控系统关键技术

主导新一代分布式推进智能飞行器“中枢神经”系统研发,构建具备跨域感知、多模态决策、集群协同、高抗扰控制等能力的智能体系,突破复杂空海环境下的自主安全性边界,保障飞行器在复杂高动态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1) 旋翼、倾转机构及机体结构的多体耦合动力学建模

2) 基于AI的协同分布式推进控制和飞行模态切换控制策略

3) 抗扰动及突发故障的自主恢复控制

9、航空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效能能源动力关键技术

主导航空混动系统“心脑合一”关键技术研究,构建涡桨动力-发电系统-能量管理-动力电机的智能协同体系,引领未来绿色航空动力技术跨越。

1) 能源动力系统-飞机一体化设计、建模与分析

2) 基于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综合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3) 高功率密度航空发电机及动力电机电磁、结构、散热一体化设计及控制系统

10、适应多域环境的轻量化、集成化、低成本全复材机体结构设计

致力于机体结构耐腐蚀-抗冲击-轻量化协同设计难题,推动低成本批产工艺设计。

1) 基于复杂环境载荷的轻量化复材机体结构快速设计方法

2) 复材结构低成本快速制造工艺技术

3)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材结构健康监测

11、先进飞行器跨学科智能设计

引领下一代大型运输机的多域融合创新,构建气动-结构-控制-能源深度协同的智能化设计体系,突破传统飞行器性能边界,实现复杂任务场景下的高效能、高可靠、低能耗飞行。

1) 基于数字孪生和AI的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及平台

2) 数字孪生赋能的飞行器全生命周期设计健康管理

3) 电磁-热-振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与试验验证平台

12、先进电机、发电机关键技术

攻克高功率密度电推进系统与分布式能源架构的核心技术难题,开展高效能、长寿命的电机-发电机组件及智能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满足未来先进大型飞行器在全飞行阶段下的动力需求。

1) 多物理场耦合的电机/发电机系统智能设计平台

2) 抗强电磁干扰智能驱动控制与能量动态调度算法

3) 复杂环境下的高可靠性绝缘防护体系和高效热管理系统

4) 高功率、高转矩密度电机拓扑结构创新设计与振动抑制技术

招聘要求

1、年龄≤35周岁,已取得博士学位;

2、既能在顶级期刊发论文,也能为技术产业化提出可行方案;

3、渴望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有志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航空强国战略,拒绝“闭门造车”式科研。


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取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请提高警惕

立即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