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QMS)的建立、实施与维护:
1.依据IATF 16949标准、客户特定要求(CSR)及公司战略,主导设计、策划和搭建公司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2.负责编制、修订、发布和维护所有层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的体系文件,确保其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3.深入理解IATF 16949、VDA 6.3等核心标准及客户要求,将其转化为公司内部可执行的具体流程和规范。
4.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如环境ISO 14001、职业健康安全ISO 45001)的有效整合(如适用)。
内外部审核的主导与协调:
1.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组织并主导内部审核活动,识别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和改进机会。
2.培训、管理和维护公司内部审核员团队(如有),确保其能力满足要求。
3. 作为主要接口人,策划、准备、协调和陪同客户(主机厂/Tier 1)的二方审核,确保顺利通过,主导不符合项的整改与跟踪验证。
持续改进与体系优化
1.监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趋势,识别体系层面的改进机会。
2.基于内外部审核结果、管理评审输出、客户反馈等,发起并推动跨职能部门的体系流程改进项目,优化流程效率,降低体系风险。
3.确保体系文件、流程的变更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客户特定要求(CSR)管理:
1.及时获取、识别和理解所有客户的特定质量要求。
2.确保这些要求被准确、完整地整合到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实际操作中。
3.定期验证公司体系对客户特定要求的符合性。
质量意识与体系文化推广:
1.策划和组织面向全公司(特别是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IATF 16949标准、体系流程、内审员技能、客户特定要求等培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体系理解。
2.积极倡导“过程方法”、“风险思维”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营造重视体系有效性的文化氛围。
体系相关数据与报告:
1.收集、分析和报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数据(如内审符合率、管理评审决议完成率、客户审核发现项、体系KPI达成情况等)。
2.向管理层报告体系运行状态、风险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