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及行业特性,主导或协助搭建管理体系框架,制定体系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流程接口
2.结合企业业务变化,评估体系适用性,策划体系升级方案,确保体系持续满足内外部要求。
3.组织开展体系宣贯培训,向员工传达体系标准、流程及要求,提升全员体系意识与执行能力,
4.制定内部体系审核员培训计划,组织外部培训机构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认证
5.监督各部门体系运行情况,指导流程落地执行,协调解决体系运行中的跨部门问题,保障体系有效运转
6.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内审团队开展审核工作,编制审核报告,识别不符合项并跟踪整改闭环,推动体系持续改进
7.协助管理层筹备管理评审会议,收集体系运行绩效数据,输出评审报告,提出体系优化建议
8.对接认证机构、客户审核团队,筹备外部审核资料,组织迎审工作,及时响应审核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验证,确保企业通过各类审核认证
9.分析外部审核结果,提炼行业最佳实践,转化为企业内部改进需求,推动体系优化升级
10.建立体系文件管理机制,负责文件的编制、修订、发放、回收及存档,确保文件版本有效性与可追溯性
11.定期组织文件评审,结合法规更新、业务变化及审核要求,优化文件内容与流程,提升文件实用性
12.收集体系运行数据(如流程效率、风险指标),运用统计工具(如 SPC、帕累托分析)识别体系薄弱环节,推动改进项目落地。
13.主导或参与质量、环境、安全等专项改进活动,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文件,固化改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