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收方向
1.多相氢活化新机制:开发质子/电子协同参与的氢分子活化体系,构建高效稳定的多相加氢催化剂;
2.质子隧穿催化技术:研究非经典热力学路径下的催化反应机制,实现高能垒反应的低温高效转化;
3.仿生合成氨体系:借鉴生物固氮酶结构特征,设计新型多相催化材料,推动温和条件下绿色合成氨技术产业化。
二、招聘岗位 研发工程师(2-3名)
1.岗位职责:
(1)开展多相催化剂的设计,完成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优化;
(2)构建新型加氢/合成氨反应体系,开发原位表征与机理研究方案;
(3)参与质子隧穿效应研究,实现高能垒反应的低温高效转化;
(4)推进实验室成果向中试放大转化,参与技术专利布局与产业化对接;
(5) 对接企业需求,主导或参与催化剂公斤级制备工艺开发及工业化验证,协助制定催化剂生产标准及技术转移方案,推动绿色催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2.任职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风;
(2)催化化学、工业催化、量子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优先);
(3)具有2年以上催化剂开发经验(化工企业或中试平台经历优先),熟悉催化剂制备工艺,精通催化剂表征技术,掌握反应动力学建模方法;
(4)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能将基础研究与工程化需求结合,英语流利,能独立撰写英文论文及技术报告。
团队介绍:
郑南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基石研究员、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表界面配位化学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金属纳米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针对金属表界面化学研究的长期挑战,在发展金属表界面模型材料构筑新方法的基础上,破解典型金属-有机界面和金属-载体界面的分子层面结构,研究无机/有机配位小分子修饰通过形成定向界面电子转移和特异界面空间效应实现对金属纳米材料催化和防腐性能精准控制的规律,并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高选择性催化和铜防腐新技术。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表界面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化。10余项绿色加氢催化技术已被用于重要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绿色生产,从源头上实现污染物大幅减排;发展的铜抗氧化防腐表面配位原创方法使廉价铜具备与银媲美的抗氧化能力,正在推进铜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行业中广泛替代银的原创技术。面对国家在能源领域重大需求,聚焦氢能关键技术攻关,带领团队研制了可适应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的高性能1500标方高性能碱性、兆瓦级PEM电解水绿氢制备系统,部分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迄今为止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40余篇,被引38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4件,部分专利已转化应用。 团队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承担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科学中心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