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厂家的采购职责
1. 供应商开发与管理
厂家筛选:评估生产厂家的资质(如生产能力、质量认证、供货稳定性)、成本优势及合作条款(账期、退换货政策)。
战略合作:与核心厂家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优势价格和优先供货权,例如通过年度框架协议确保畅销品供应。
关系维护:定期拜访厂家,协调生产排期(如旺季备货),处理异常问题(如质量问题退货)。
2. 采购订单执行
需求计划:根据销售预测、渠道订单及库存水位,向厂家下达采购订单(如月度/季度订货)。
订单跟踪:监控厂家生产进度、物流安排(如冷链运输要求),确保按时到货。
验收管理:到货后检查产品质量、包装合规性及数量,处理差异(如破损、短货)。
3. 成本优化
价格谈判:基于采购规模、账期、市场行情与厂家议价,争取折扣或返利(如“阶梯价”:采购量越大单价越低)。
账期管理:协商延长付款周期(如60天账期),缓解资金压力。
二、面向渠道的采购协同
1. 渠道需求对接
订单整合:收集下游渠道(如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的订货需求,汇总后向厂家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定制化采购:针对渠道特殊需求(如节日礼盒包装、区域特色产品),协调厂家定制生产。
2. 库存调配与供应保障
分仓管理:根据渠道分布设立区域仓库,快速响应渠道补货需求(如电商大促期间紧急调拨)。
缺货预警:监控渠道库存数据,提前协调厂家加急生产或调货,避免断货影响销售。
3. 促销支持
备货计划:根据渠道促销活动(如“双11”、年货节)预估销量,提前采购囤货。
赠品采购:协助渠道采购搭赠品(如买牙膏送牙刷),提升促销吸引力。
三、核心工作内容
1. 供应链协同
在厂家与渠道间扮演“缓冲器”角色:平衡厂家生产周期与渠道即时需求(如生鲜产品需快速周转)。
推动信息共享:将渠道销售数据反馈给厂家,优化生产计划(如预测新品需求)。
2. 风险管控
多源供应:避免依赖单一厂家,引入备用供应商应对断供风险(如疫情期间多厂家备选)。
库存优化:通过安全库存设定、滞销品清理(如折价处理临期商品)减少资金占用。
3. 数据驱动决策
分析采购成本占比、库存周转率、渠道订单满足率等指标,优化采购策略。
利用ERP系统实时监控采购全流程(如订单状态、在途库存)。
四、关键能力要求
厂家谈判力:能否拿到更低价格、更优账期。
渠道洞察力:精准预判不同渠道的采购需求。
供应链韧性:应对缺货、涨价、物流延迟等突发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