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 “道路空气质量与车流量关联分析” 开展全流程工作,具体包括: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1.定期收集机动车出行数据(如全市及分区域车流量、保有量、行驶里程、高峰时段分布等);
2.收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国控子站、路边站的污染物浓度、AQI 等),同步整理气象数据(温
度、湿度、风速、天气状况等)及管控措施相关信息。
二、数据分析与建模
1.对车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分时段、分区域、分车型的流量特征);
2.分析空气质量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污染物浓度日 / 月变化、污染天数及首要污染物);
3.建立车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联模型(如污染物小时浓度与车流量的相关性、高温等气象条件下
的协同影响);
4.评估管控措施对车流量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如管控期间臭氧浓度与车流量的变化关联)。
三、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撰写
1.制作数据可视化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对比表等),清晰呈现车流量、污染物浓度、气象
因素的变化及关联;
2.按固定结构撰写分析报告(包括摘要、数据说明、分章节分析、结论等),确保逻辑清晰、数
据准确、结论严谨;
3.定期更新报告内容(如月度 / 季度报告),跟踪数据异常或趋势变化并补充分析。
四、跨领域协同
1.与监测部门对接,确认空气质量、车流量数据的准确性;
2.配合相关部门解读报告结论,为交通管控或环保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五、远程巡视
1.每日上午、下午各巡视两次各监测站点运行情况并及时反馈至项目交流群。
六、其他事项
1.每天填报工作日志,日志内容包含当日工作事项、反思或建议、明日待办事项等;
2.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岗位职责:
1.严格依照 HJ817(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818(环境
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099(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
范)、HJ131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联网技术规范)等标准,开展车流量数据(如卡口设备监
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国控子站、路边站污染物浓度)的采集、校验与分析,确保数据
来源合规、计算逻辑符合技术规范,杜绝数据篡改或误读。
2.报告编写需同时满足《中国环境服务认证技术规范》RJGF302-2021 中 “环境数据分析服务”
要求(如报告结构完整性、结论科学性)及《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 27922-2011 中 “服
务记录规范性” 要求(如明确数据来源、分析方法、适用范围),确保报告格式统一、术语规范
、逻辑闭环。
3.对报告交付时效负责: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或部门计划的时间节点提交报告(如月度报告需在次
月 10 日前完成),遇数据异常等特殊情况需提前 24 小时沟通延期原因及解决方案,避免影响
市场部合同履约或客户决策。
4.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环保行
业法律法规,定期(每季度)学习最新法规及地方实施细则(如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相关
规定),确保报告结论、数据应用符合法律要求,规避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