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
(一)研究方向规划与引领
密切关注电力系统行业发展动态与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结合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与计划,明确长期和短期研究目标。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升、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设备健康管理等关键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性研究思路与解决方案,并组织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工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科研项目执行与管理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的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相关科研项目,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技术路线制定和实施计划安排。
带领并参与项目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合理分配任务,指导和监督团队成员的研究进展,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和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定期向研究所和项目委托方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成果产出和存在问题,积极配合项目验收和成果评估工作。
(三)技术创新与成果产出
带领团队开展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性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负荷预测、优化调度、设备运维等方面的新方法、新模型和新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组织团队成员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专利申请,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发表和转化,提升研究所在行业内的学术影响力和技术竞争力。
参与制定电力系统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为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
(四)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协助研究所负责人进行团队建设,参与人才引进工作,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电力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研人才,构建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
指导和培养团队中的年轻科研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提供技术指导和学术支持,帮助他们提升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清华大学及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在电力系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积极对接能源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动研究所的技术成果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运维等环节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转化,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研究所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与行业内的学术会议、技术研讨会、项目评审等活动,展示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拓展技术合作渠道和资源。
任职要求:
(一)教育背景
985/211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硕士研究生学历(8年工作经验),具有深厚的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基础。
(二)工作经验
具有 5 年以上电力系统领域科研工作经验,具有电力系统运行调度、配网自动化、设备运行管理等业务或技术研究领域经验,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研发的项目经验着优先。
具有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完成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者优先。
(三)专业技能
精通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知识,掌握电力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方法。
熟悉电力系统相关软件工具,如 PSCAD、DIgSILENT、ETAP 等,能够运用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
(四)综合素质
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能源互联网事业充满热情,致力于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