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行业背景:电力工程 + 新材料制造 + 新能源领域叠加经验,其中 6 年以上同规模企业总经理 / 常务副总经理任职经历,需同时覆盖 “工程施工”“实体制造”“技术服务” 三类业务形态。
- 主导过电力工程总包项目(如配电网建设、光伏电站集成),;
- 操盘过管材 / 预制件制造企业产能升级,推动过塑胶管材、保温管等产品的技术迭代或市场份额突破(如东北区域市占率进入前三);
- 参与过新能源技术商业化落地(如光伏设备制造、供暖工程施工、储能系统集成),有至少 2 个盈利性项目全周期管理经验。
- 区域资源沉淀:深耕东北(尤以沈阳为核心)制造业 / 能源行业 5 年以上,熟悉辽宁省 “十四五” 能源发展规划,与当地住建、电力、环保等部门有常态化对接经验,曾成功申报至少 3 项省级及以上产业扶持政策。
(二)管理能力验证
- 多板块整合案例:具备 “制造型业务 + 工程型业务 + 技术型业务” 协同管理经验,例如推动管材制造与电力工程的供应链协同,或实现新能源供暖技术与市政工程的场景结合。
- )团队管控范围:直接管理过 “生产、销售、工程、研发” 四大职能团队,核心团队规模不少于 100人,且建立过跨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二、能力素质模型:聚焦 “协同、创新、风控” 三大核心
(一)战略整合能力
- 业务联动设计:能基于三大板块特性设计协同路径 —— 如以电力工程为入口,带动管材产品销售;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拓展 “设备供应 + 工程施工 + 运维服务” 一体化解决方案。
- 资源配置决策:在集团资源有限场景下,可精准分配研发、生产、市场投入比例,例如优先支持 “新能源 + 电力工程” 组合业务,同步保障管材制造的成本优势。
(二)全链条经营能力
- 精通管材制造的成本管控(如塑料原料采购议价、模具损耗优化),能将废品率控制在 3% 以内;
- 掌握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管理,可应对施工延期、资质审批等风险,确保交付周期偏差不超过 10%。
- 构建 “B 端大客户 + 区域渠道商” 双体系,能对接国家电网、地方城投公司等核心客户,同时维护管材经销商网络;
- 具备新能源业务场景化营销能力,例如针对东北供暖需求,设计 “光伏 + 蓄热锅炉” 一体化解决方案。
(三)资源整合与风控能力
- 产业端:与沈阳本地高校(如东北大学材料学院)、管材检测机构有合作基础,能推动新产品研发;
- 资本端:熟悉新能源产业基金运作逻辑,具备对接私募股权基金的谈判能力(参考集团创投板块布局);
- 政策端:能精准解读 “双碳” 政策对电力、新能源行业的影响,提前布局合规产能。
三、教育背景与资质:兼顾 “专业深度 + 合规资质”
(一)教育与专业基础
- 本科及以上学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经济等相关专业,具备 MBA/EMBA 学历者优先。
- 熟悉电力工程施工规范(GB 50150-2016)、塑料管材国家标准(GB/T 13663-2018)及新能源项目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