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万
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6号楼
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诚聘海内外优秀博士后
一、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S-D IRCEM)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丹麦国家电微生物学卓越中心(CEM)和丹麦国家交叉学科纳米科学中心(iNANO)于2022年联合共建的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GDIM)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中南真菌研究室,于196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现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作为我国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三大科研院所之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本、创新、团结、奉献”的发展理念,已建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为领军科学家的六大研究中心,在微生物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及科技服务、微生物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己成为国内领军科研机构。
丹麦国家电微生物学卓越中心(CEM)是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资助的卓越研究中心,负责人是国际电微生物学领军科学家Lars Peter Nielsen。CEM致力于电缆细菌和电微生物的研究,主要研究目标之一是揭示长距离电子传输的分子机制以及电缆细菌这一独特电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机制。CEM作为独立单位建于奥胡斯大学生物科学部,与微生物学部共享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仪器。
丹麦国家多学科纳米科学中心(iNANO)是2002年由著名物理化学家Flemming Besenbacher院士创立的跨学科纳米科学中心。iNANO以其强大的仪器设备群而闻名世界,拥有一台具有北欧最大磁铁的核磁共振(NMR)仪,用于研究分子结构以及分子的空间和电子结构。iNANO还配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仪、质谱仪等纳米材料、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先进仪器装备。
由于工作需要,中心拟招聘电活性微生物与元素循环、合成微生物组与绿色催化、新污染物生态毒理与生物防控、海洋微生物组与生态修复等方向的博士后若干名。(具体方向要求以下信息为准)
研究方向
(1)电活性微生物与元素循环(具有分子生物学或生物电化学背景者优先)
发掘新型的电活性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展电活性微生物驱动元素循环机理与应用研究。
(2)合成微生物组与绿色催化(具有合成生物学或机器学习背景者优先)
围绕化学品绿色合成与生产所面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高效降解转化微生物组的构建理论及技术研究。
(3)新污染物生态毒理与生物防控(具有基因工程或生物传感器研究经验者优先)
围绕新污染物微生物智能防控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新污染物的微生物感知预警理论及技术研究。
(4)海洋微生物组与生态修复(具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经验者优先)
围绕海洋健康养殖与生态保护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海洋生态调控与修复微生物组的构建理论及技术研究。
需求专业
环境微生物学、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机器学习、生物电化学、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功能材料学、生物传感器、生态毒理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环境化学
二、招聘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以进站时间为准),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对微生物学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独立工作能力;
3、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中科院JCR一区论文;
4、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国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三、资助方式
1、工资待遇:基础年薪30万元起,奖励绩效另计,上不封顶。
2、按规定享受广东省科学院及研究所的人才津贴和科技成果绩效奖励。
3、在站期间支持带薪公费到丹麦开展合作研究。
4、在站期间按照研究所规定入住博士后公寓或享受住房补贴。
5、博士后出站后优先推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固定编制的科研岗位。
四、应聘材料
1、从大学本科起不间断的学习、工作简历;
2、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及现任职位证明材料;
3、论文或其它著作目录、专利清单;
4、个人主要学术成就简介;
5、应聘后研究工作的设想、计划和要求;
6、两名推荐者的姓名、工作单位与联系方式。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燕玲
电话:+8620-87137520
邮箱:****************(请在主题中注明“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优秀博士后应聘”)
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取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请提高警惕